读书笔记--《繁花》
来源:网络 作者:佚名 日期:2024-04-08
《繁花》 ,一本奇异的小说,原以为是讲繁华盛世,越看越觉得其实是繁花落尽,曲终人亡。看时让我想起《红楼梦》、想起《百年孤独》。
《繁花》引子前的一段,看似莫名其妙,却构成了故事背景和特殊的语境,这种语境贯穿全文。这种特殊的语境给人最直观的感受便是俗着俗着却又雅了,雅中带俗, 俗中有雅, 如同煲一味老汤, 时候到了,就有韵味,有味道了。
引子,从九十年代开始,沪生、陶陶率先登场,陶陶讲故事,讲自家、讲人家,奠定了整本小说的叙事基调。作者仿佛是个说书人,书中的人物也即是说书人口中的人物,又是说书人自己。引子中书中主要人物纷纷登场,这登场的节奏也是陶陶故事的节奏,阅读者的心也多少有些类似沪生,有些烦,却又被拉住,渐渐被吸引。
接着《繁花》开始时不慌不忙慢慢道来,节奏不松不紧 ,不知道何时何处,哪个转折突然加快起来,看的人心惶惶的紧紧的,细想主要是2000年以后的故事。这令人想起木心的《从前慢》:
“记得早先少年时
大家诚诚恳恳
说一句 是一句
清早上火车站
长街黑暗无行人
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
从前的日色变得慢
车,马,邮件都慢
一生只够爱一个人”
而故事里没有一生只爱一个人的完美爱情故事,所有的人物的爱情都是失败的,甚至连一个小人物都不放过。沪生的老婆终于没有回来,还生了人家的小囡,沪生又何曾真心爱过哪个女人么?梅瑞,沪生曾经的女友,风声水起的经营着一番不知道什么产业,最后落得空空一场,亲人背离的凄惨境地。少年阿宝一直呵护着蓓蒂,蓓蒂的故事如同童话,但她却化鱼消失如,青年阿宝和雪芝是相当登对的一对,因为雪芝家反对无果,阿宝后来对李李动了真情,总觉得该修成正果了,没想到李李突然出家。小毛少年时暗恋姝华,稍微长大些与二楼银凤不轨之情被发现后,匆忙被安排娶了春香,春香是个温暖人的女人,却死于难产,小毛后来一直不如意,看看大门炒炒小股票,最后在众花簇拥之下去世;陶陶的故事更是离奇,似乎幸福就在眼前,没想到竟是一场骗局,小琴也从楼上跌落身亡;文学青年姝华插队一年便嫁给当地人,生了三个孩子,最后是疯了吧;;汪小姐心心念念的要嫁优质男人,没想到身怀怪胎。李李虽然是个曾经沦落过的女子,但对感情认真,是个有情有义的女子,最后还是看破红尘落发为尼,结局看似凄凉但在本书中却算是个完满的结局,可是举行剃度仪式前对于高僧的一段描写又隐喻着什么呢?
越看《繁花》越觉得像《红楼梦》,《繁花》中的女子命运都不好,而所有对于女人的描写几乎都是美的,唯一的负面是汪小姐。康总的故事里,女子管教说的警察讲过“男人做的案子,一个比一个聪明,所谓聪明,就是邪恶。女人犯的法,一个比一个笨,那是因为温情。”《繁花》中的男人如宝玉说所都是泥,。二楼爷叔令人作呕、徐总说自己最坏最恶之男人….. 唯一的正面应该是小毛。
如果其人的故事如同红楼梦一般的话, 那么文中蓓蒂的故事就是百年孤独般的魔幻故事。
“ 阿宝十岁,邻居蓓蒂六岁。两个人从假三层爬到屋顶,瓦片温热,眼里是半个卢湾区,前面香山路,东面复兴公园,东面偏北,看见祖父独幢洋房一角,西面后方,皋兰路尼古拉斯东正教堂,三十年代俄侨建立,据说是纪念苏维埃处决的沙皇,阴森可惧,太阳底下,比较养眼。蓓蒂拉紧阿宝,小身体靠紧,头发飞舞。东南风一劲,听见黄浦江船鸣,圆号宽广的嗡嗡声,抚慰少年人胸怀。阿宝对蓓蒂说,乖囡,下去吧,绍兴阿婆讲了,不许爬屋顶。蓓蒂拉紧阿宝说,让我再看看呀,绍兴阿婆最坏。阿宝说,嗯。蓓蒂说,我乖吧。阿宝摸着蓓蒂的头说,下去吧,去弹琴。蓓蒂说,晓得了。这一段对话,是阿宝永远的记忆。”
娇娇小小的小人儿和绍兴阿婆相依相伴,阿宝的怜爱让蓓蒂越发显得柔弱可人。她是真的么?她的故事是书里我最喜欢的部分。
《繁花》写得细,里面有太多的记忆
"认得潘静,陶陶寂静无语。......以前电影开场,银幕里跳出一个”静“字,工楷或者手写,配一轮月亮,几根柳条。观众等于集体识字,静下来,看“静”字的结构,充满期待。幻灯机不稳,有磨损,“静”字就抖,月亮有悉悉洒洒芝麻点,大家笃定泰山,“静”字来了,要开始了,要看了。”……
描写如此之细,记忆深处的点点滴滴统统给挖掘出来。心里说对的,那个时候就是那个样子的,不竟莞尔一笑。
《繁花》写得哀,里面有太多悲伤的故事
书中大多数人物的结局都是悲哀的,文中阿宝说,“人等于动物,有人作牛马,天天吃苦,否则吃不到饭。有人做猫跟蝴蝶,一辈子好吃懒做,东张西望,照样享福”,然后作者其实是满怀悲悯之心,对笔下所有的人物没有褒贬,描写入微。文中的女子汪小姐、梅瑞、芳妹、康太太、梅瑞姆妈、李李、大妹妹、小毛娘、春香….文中的男人 小毛的拳头师傅、二楼爷叔、阿宝爸爸、康总、徐总…. .令人无恨无厌,只有怜。
《繁花》写得深,里面有太多往昔的记忆
《繁花》历经上海50年,从文革前写起,写到20世纪初,各家各人命运不同,三个主人公:沪生、阿宝、小毛。同龄人,好友。三个主要人物中,沪生是革命家庭出身,父母后来政治问题被劳改,玲子说沪生有文革腔爱说“人们不经要问”,只是喜欢笑笑不响,阿宝似乎一生没有真正爱过哪个女人; 阿宝祖父是资本家,父亲参加革命,文革期间受到迫害,搬到下只角,阿宝爱过蓓蒂爱过雪芝爱过李李,都是如梦奇异的女子,她人的评价是阿宝一直不结婚,只讲戏话 。小毛写的尤其好,小毛是下只角出身的男孩。小毛的故事是悲,小毛性格就是不响。最后小毛临终前的一段描写觉得他仿佛是 《红楼梦》中的贾宝玉,呵护着众女子,给落难的女子一个暂停的港湾,给寂寞的女子心灵或者身体的一点点安慰,
《繁花》写得巧,《繁花》奇数章节写过去,偶数章节写现在,也是比较新颖, 写过去简简单单,淡淡雅雅,真心相待;写现在是珠环碧绕,物欲横流,逢场作戏,青葱时代与物欲年代的两条线索,最后在结尾处合拢。可是他又不像其他欧美类似结构的小说,两条线交错合拢后会有一种豁然开朗如释重负的感觉,《繁花》的两条线索汇集之后最终还是只悲,从某中角度说它是一本纪念过去上海的书,是献给逝去的上海。
有人说繁花是沪派小说的代表,但我却不能苟同, 虽然小说大量使用短句,语言口语化,鲜活有韵律。文中大量的沪语,增加了阅读的情趣,如“霞气好”“开批斗会,弄堂里看白戏的人,潮潮翻翻”、“黄鱼脑子”“死蟹一只”等等,但是我却认为作者只是恰如其分的把上海话穿插在文字中,起到了强化人物特点和故事情节的作用。全部小说都是对话、叙事,很少有心理描写,只用“**不响“两字把人物的心理活动全部概括,沪派方言只是挂衣服的钉子而已。
作为一个粗心而马虎的阅读者,时常对于作者的精心构思,草蛇灰线般的布局熟视无睹,只是看看故事,偶然读到细处,读到感动之处,感概一番,叹息一阵。这本书写到最后,是落寞,是幻灭,“可是谁又能摆脱人世间的悲哀”。
(《繁花》2015年3月底读完)
《繁花》引子前的一段,看似莫名其妙,却构成了故事背景和特殊的语境,这种语境贯穿全文。这种特殊的语境给人最直观的感受便是俗着俗着却又雅了,雅中带俗, 俗中有雅, 如同煲一味老汤, 时候到了,就有韵味,有味道了。
引子,从九十年代开始,沪生、陶陶率先登场,陶陶讲故事,讲自家、讲人家,奠定了整本小说的叙事基调。作者仿佛是个说书人,书中的人物也即是说书人口中的人物,又是说书人自己。引子中书中主要人物纷纷登场,这登场的节奏也是陶陶故事的节奏,阅读者的心也多少有些类似沪生,有些烦,却又被拉住,渐渐被吸引。
接着《繁花》开始时不慌不忙慢慢道来,节奏不松不紧 ,不知道何时何处,哪个转折突然加快起来,看的人心惶惶的紧紧的,细想主要是2000年以后的故事。这令人想起木心的《从前慢》:
“记得早先少年时
大家诚诚恳恳
说一句 是一句
清早上火车站
长街黑暗无行人
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
从前的日色变得慢
车,马,邮件都慢
一生只够爱一个人”
而故事里没有一生只爱一个人的完美爱情故事,所有的人物的爱情都是失败的,甚至连一个小人物都不放过。沪生的老婆终于没有回来,还生了人家的小囡,沪生又何曾真心爱过哪个女人么?梅瑞,沪生曾经的女友,风声水起的经营着一番不知道什么产业,最后落得空空一场,亲人背离的凄惨境地。少年阿宝一直呵护着蓓蒂,蓓蒂的故事如同童话,但她却化鱼消失如,青年阿宝和雪芝是相当登对的一对,因为雪芝家反对无果,阿宝后来对李李动了真情,总觉得该修成正果了,没想到李李突然出家。小毛少年时暗恋姝华,稍微长大些与二楼银凤不轨之情被发现后,匆忙被安排娶了春香,春香是个温暖人的女人,却死于难产,小毛后来一直不如意,看看大门炒炒小股票,最后在众花簇拥之下去世;陶陶的故事更是离奇,似乎幸福就在眼前,没想到竟是一场骗局,小琴也从楼上跌落身亡;文学青年姝华插队一年便嫁给当地人,生了三个孩子,最后是疯了吧;;汪小姐心心念念的要嫁优质男人,没想到身怀怪胎。李李虽然是个曾经沦落过的女子,但对感情认真,是个有情有义的女子,最后还是看破红尘落发为尼,结局看似凄凉但在本书中却算是个完满的结局,可是举行剃度仪式前对于高僧的一段描写又隐喻着什么呢?
越看《繁花》越觉得像《红楼梦》,《繁花》中的女子命运都不好,而所有对于女人的描写几乎都是美的,唯一的负面是汪小姐。康总的故事里,女子管教说的警察讲过“男人做的案子,一个比一个聪明,所谓聪明,就是邪恶。女人犯的法,一个比一个笨,那是因为温情。”《繁花》中的男人如宝玉说所都是泥,。二楼爷叔令人作呕、徐总说自己最坏最恶之男人….. 唯一的正面应该是小毛。
如果其人的故事如同红楼梦一般的话, 那么文中蓓蒂的故事就是百年孤独般的魔幻故事。
“ 阿宝十岁,邻居蓓蒂六岁。两个人从假三层爬到屋顶,瓦片温热,眼里是半个卢湾区,前面香山路,东面复兴公园,东面偏北,看见祖父独幢洋房一角,西面后方,皋兰路尼古拉斯东正教堂,三十年代俄侨建立,据说是纪念苏维埃处决的沙皇,阴森可惧,太阳底下,比较养眼。蓓蒂拉紧阿宝,小身体靠紧,头发飞舞。东南风一劲,听见黄浦江船鸣,圆号宽广的嗡嗡声,抚慰少年人胸怀。阿宝对蓓蒂说,乖囡,下去吧,绍兴阿婆讲了,不许爬屋顶。蓓蒂拉紧阿宝说,让我再看看呀,绍兴阿婆最坏。阿宝说,嗯。蓓蒂说,我乖吧。阿宝摸着蓓蒂的头说,下去吧,去弹琴。蓓蒂说,晓得了。这一段对话,是阿宝永远的记忆。”
娇娇小小的小人儿和绍兴阿婆相依相伴,阿宝的怜爱让蓓蒂越发显得柔弱可人。她是真的么?她的故事是书里我最喜欢的部分。
《繁花》写得细,里面有太多的记忆
"认得潘静,陶陶寂静无语。......以前电影开场,银幕里跳出一个”静“字,工楷或者手写,配一轮月亮,几根柳条。观众等于集体识字,静下来,看“静”字的结构,充满期待。幻灯机不稳,有磨损,“静”字就抖,月亮有悉悉洒洒芝麻点,大家笃定泰山,“静”字来了,要开始了,要看了。”……
描写如此之细,记忆深处的点点滴滴统统给挖掘出来。心里说对的,那个时候就是那个样子的,不竟莞尔一笑。
《繁花》写得哀,里面有太多悲伤的故事
书中大多数人物的结局都是悲哀的,文中阿宝说,“人等于动物,有人作牛马,天天吃苦,否则吃不到饭。有人做猫跟蝴蝶,一辈子好吃懒做,东张西望,照样享福”,然后作者其实是满怀悲悯之心,对笔下所有的人物没有褒贬,描写入微。文中的女子汪小姐、梅瑞、芳妹、康太太、梅瑞姆妈、李李、大妹妹、小毛娘、春香….文中的男人 小毛的拳头师傅、二楼爷叔、阿宝爸爸、康总、徐总…. .令人无恨无厌,只有怜。
《繁花》写得深,里面有太多往昔的记忆
《繁花》历经上海50年,从文革前写起,写到20世纪初,各家各人命运不同,三个主人公:沪生、阿宝、小毛。同龄人,好友。三个主要人物中,沪生是革命家庭出身,父母后来政治问题被劳改,玲子说沪生有文革腔爱说“人们不经要问”,只是喜欢笑笑不响,阿宝似乎一生没有真正爱过哪个女人; 阿宝祖父是资本家,父亲参加革命,文革期间受到迫害,搬到下只角,阿宝爱过蓓蒂爱过雪芝爱过李李,都是如梦奇异的女子,她人的评价是阿宝一直不结婚,只讲戏话 。小毛写的尤其好,小毛是下只角出身的男孩。小毛的故事是悲,小毛性格就是不响。最后小毛临终前的一段描写觉得他仿佛是 《红楼梦》中的贾宝玉,呵护着众女子,给落难的女子一个暂停的港湾,给寂寞的女子心灵或者身体的一点点安慰,
《繁花》写得巧,《繁花》奇数章节写过去,偶数章节写现在,也是比较新颖, 写过去简简单单,淡淡雅雅,真心相待;写现在是珠环碧绕,物欲横流,逢场作戏,青葱时代与物欲年代的两条线索,最后在结尾处合拢。可是他又不像其他欧美类似结构的小说,两条线交错合拢后会有一种豁然开朗如释重负的感觉,《繁花》的两条线索汇集之后最终还是只悲,从某中角度说它是一本纪念过去上海的书,是献给逝去的上海。
有人说繁花是沪派小说的代表,但我却不能苟同, 虽然小说大量使用短句,语言口语化,鲜活有韵律。文中大量的沪语,增加了阅读的情趣,如“霞气好”“开批斗会,弄堂里看白戏的人,潮潮翻翻”、“黄鱼脑子”“死蟹一只”等等,但是我却认为作者只是恰如其分的把上海话穿插在文字中,起到了强化人物特点和故事情节的作用。全部小说都是对话、叙事,很少有心理描写,只用“**不响“两字把人物的心理活动全部概括,沪派方言只是挂衣服的钉子而已。
作为一个粗心而马虎的阅读者,时常对于作者的精心构思,草蛇灰线般的布局熟视无睹,只是看看故事,偶然读到细处,读到感动之处,感概一番,叹息一阵。这本书写到最后,是落寞,是幻灭,“可是谁又能摆脱人世间的悲哀”。
(《繁花》2015年3月底读完)
相关文章
- 2024-11-04 python用百度云接口实现植物识别和动物识别
- 2024-11-04 扫一扫识别文字的软件怎么用?其实特别简单
- 2024-10-14 干货实践 | 计算机视觉花卉识别模型(代码分享)
- 2024-10-14 热表热计量表
- 2024-09-09 soccer ball怎么读_1